起步区基本情况

SITUATION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简称“起步区”)位于济南中北部,规划面积798平方公里。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同年8月19日,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正式挂牌运行。

起步区是引领区域发展的未来之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务院批复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起步区“四个新”的目标定位和“五个着力”的建设要求,吸引高端资源、前沿产业、顶尖人才加速聚集。山东省、济南市正“汇全省之智、举全市之力”一体化推进起步区加快成形起势,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

起步区是集聚最新动能的活力之城,确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建设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和智慧物流产业园、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等现代产业园区,引进比亚迪、京东、国电投等一批链主企业,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起步区是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秉承济南“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自然风貌,生态本底优美自然,“鹊华烟雨”“黄河第九湾”等景观独具魅力,域内40多公里黄河奔流不息,同步设置不低于70%的蓝绿空间,积极争取国家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试点,统筹做好智慧城市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塑造“人城河”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典范。

起步区是改革开放合作的创新之城,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改革权、试验权、先行权,支持全面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区叠加”经验政策,对标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打造体制机制最灵活、开放底色最鲜明、创新动能最强劲、营商环境最优越的未来新区。

起步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圆梦之城,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体制,和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界限,推行全员绩效考核,系统搭建人才培育成长发展平台,为广大优秀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无限可能。

扬帆起步,逐梦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起步区内生动力强劲、利好因素突出、发展信心十足。我们诚挚地邀请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起步区,与我们一起胸怀梦想、笃定前行,共同谱写起步区未来发展的辉煌篇章。

发展定位

“四个新”,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

功能布局

“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一纵”是指将起步区与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明府城等历史标志节点串珠成链,形成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泉城特色风貌轴;“一横”是指依托黄河生态脊梁,贯通沿线水系、山体、林地、湿地、岸线等自然生态资源,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打造山水与人文相融合的黄河生态风貌带;“两核”是指建设城市科创区和临空经济区,构建两岸互动、拥河发展的总体格局;“五组团”是指布局济南城市副中心、崔寨高新产业集聚区、桑梓店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孙耿太平绿色发展基地、临空产业集聚区,形成功能混合、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新体系。

建设路径

“五个着力”,即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深化开放合作、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发展目标

“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即到2025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到2030年,核心优势基本塑成,城市综合功能基本完善;到2035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