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概况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总面积8657.32平方公里。全市地势低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太湖水面绝大部分在苏州境内,河流、湖泊、滩涂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6.6%,是著名的江南水乡。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2018年气温17.8°C,降水量1369.2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林果等。低洼塘田较多,出产莲藕、芡实、茭白等水生作物。特产有鸭血糯、白蒜、柑橘、枇杷、板栗、梅子、桂花、碧螺春茶等。长江刀鱼、阳澄湖大闸蟹和太湖白鱼、银鱼、白虾等为著名水产品。

苏州高新区概况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位于苏州城西部,总面积223.36平方公里,辖浒墅关镇、通安镇和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和东渚街道,下设江苏省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科技城、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苏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

苏州高新区地势西高东低,吴淞标高4.88m-5.38m,土质粘性,地耐力强,地质稳定。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摄氏度。区域交通十分便利,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张家港港口90公里、太仓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绕城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

开发建设以来,苏州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成为苏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而且成为苏州现代化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最繁华的金融商贸区之一。2019年,苏州高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24亿元,较上年增长5.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684.46亿元,占GDP比重49.7%,较上年末提升10.2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亿元,较上年增长6.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25.88亿元,其中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60.5%,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47亿元,较上年增长6.2%,其中工业投资71.467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79.8%。完成进出口总额419.7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77.95亿美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04亿元,较上年增长5.8%。完成实际使用外资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8%。

高新区先后引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南航苏州研究院等院所机构,狮山商务创新区加快筹建,浒墅关地区整合发展有序推进,狮山广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苏州中日创新谷”项目启动建设,“中日绿色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签约落地。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进“上交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等平台建设,30个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印尼吉打邦产业合作园获评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93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产值增速20%,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周边基础设施开工建设,NGK环保陶瓷第二工厂投产,中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二期、新三板产业园投入使用。24个市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19.8亿元。新增市级总部经济企业5家,数量列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8%。关停淘汰低端产能企业64家,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66.67公顷。

高新区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区”“全省营商环境先进开发区”。接下来,高新区将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在高新区调研时的指示要求,动员全区上下以“效率提升年”为抓手,推进项目再突破,在苏州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的进程中扛起高新区担当,确保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在全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前列。